X

学校新闻

ue xiao xin wen

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宁都技师学院《工作报告》全文来了!

时间:2024-01-17 19:33:56   阅读量:9303


学院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2日在宁都技师学院2023年第一届教代会第七次会议上

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曾娟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学们:


        现在,我代表学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3学年,学院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人社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各级人社部门、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聚焦“五个建设”、实现“八大突破”工作思路,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采用校、企、政融合的办学模式,突出抓好产业学院建设,现在在校生5085人,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9.04%,已初步建成具有区域性、示范性、现代化的“江西一流”技工院校,正在为实现“全国知名”发展目标不懈努力。一年来,学院党委领导带领全院教职工持续发扬“讲团结、敢拼搏、争先进、扬正气”的学院精神,较好的完成各级人社部门、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在高质量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院争取到1032.7万元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用于CAD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训室、心理咨询室、京东数字商务产业学院等实训基地建设,投入4000万元建设人才交流中心,使得学院办学条件得到稳步提升,实训设施、设备逐步健全。学院先后获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重型车辆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江西省青少年社会实践点”、“2022—2023 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重型车辆技术赛项目优秀组织奖”、“第十一届赣州市文明单位”、“赣州市工人先锋号”、“宁都县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农机专用重型车辆维修实验室被评为赣州市重点实验室,各项办学成果获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一)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学院全面落实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专家型教师团队建设为重点,以全国技工院校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工学一体化专业建设项目、技能月考、技能晚自习、一体化教学、产业学院等为抓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推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毕业生522人(均为高级工大专层次),其中参军2人,自主创业50人,总体就业率99.04%。根据毕业生、家长、企业人员填写就业调查问卷及毕业生就业工作台账显示,2023年毕业生留赣州市就业人数318人,县内就业人数260人,留赣州就业率61%,宁都本地就业率占50%。其中,月薪在3000元-5000元的占比为68.5%;月薪在5000元以上的人数,占比为27.4%(主要为机电、电商毕业生);月薪在3000元以下占比为4.1%。建设完善了“就业之家”,并依托“就业之家”服务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二)持续做好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本学年,130多名教师完成第三轮一体化教学培训,以“师带徒”的形式为55名新入职教师安排骨干教师担任师傅。派遣骨干教师、班主任78人前往龙岩技师学院、广东机械技师学院等进行培训学习,邀请邢台技师学院等知名技工院校15专家到校开展师资培训。目前,学院一体化教师占比达90%,12名教师参加第二届江西省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获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2名,优胜奖2名,学院荣获“先进集体奖”;其中张小青老师参加全国第三届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获得一等奖,实现了赣州市该类别竞赛一等奖零的突破。17名教师在“赣州市第一届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6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5名,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2023年,学院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基地圆满完成交通类、机械类一体化教师培训,共60人,接纳130多名省内外技工院校教师来校跟班学习,接纳省内外50多所技工学院到校参观交流,派遣11名骨干教师前往东乡高级技工学校等6所学校开展师资培训,派遣两批共2名教师前往新疆阿克陶技工学校援教。完成两个省级课题立项,一个市级课题立项,本年度获评的曾娟名校长工作室、柯阳辉工学一体化名师工作室、曾娟思政工作室、张小青工学一体化名师工作室、曾冬生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为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全院师生共同努力,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三)注重人才培养、人才引进。这一年,学院加大了对人才引进的力度,通过多种途径招聘了45名专职教师,其中研究生学历4名,技师3名,引进“全国自强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四青年”获得者廖竹生作为兼职教师(学院电商短期培训学员)同时,我们注重与企业合作,引进10名企业工程师等优秀的人才,为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本学年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突破,教师曾冬生通过江西省“双千计划”项目筛选入选江西省第二批培养类高技能领军人才项目;张小青获评“江西省技术能手”;曾娟获评市级高层次人才(D类);曾冬生获评省级顶尖人才(C+类);林宗安获评翠微英才(D类);李春能获评“赣州工匠”入选(E类);廖竹生获评宁都县农村乡土拔尖人才(E类);官海斌获评宁都县政府特殊津贴专家(E类),曾娟荣获“2023年全市技工教育出彩教育人出彩校长”;欧阳罗宝、赖文娟荣获“出彩教育工作者”;何伟勤、杨佩云荣获“出彩班主任”;张小青荣获“出彩教师”;张小青、杨健、温承志获评“江西省优秀教师”,24名教师入选“赣州市高技能人才专家库专家”。30余名教师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新的突破。

       (四)深化校企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学院与世界五百强海克斯康集团共建的“数字质量产业学院”首批13名学生集训毕业,并获得海克斯康精密测量认证,均高薪就职于海克斯康集团精密仪器测量技术岗位,薪资待遇在6000元以上。本学年,校企共同投资1500多万员新建京东数字商务产业学院、华为产业学院、奇安信产业学院,以建设省级优质产业学院发展为指引,着眼于围绕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人才链、教育链等,全面推进高素养技能人才培养,促进教育、创新、产业、校、政、企深度融合发展,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与石城职业技术学校、赣县中等专科学校达成合作,设立教学点,首批招生178名。组织1054名学生顶岗实习、1449名学生参加现场教学,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动手实操能力。主动对接县工业园县企业,深入了解领丰电子、汉格电子、犀瑞制造、新展服饰、明德服饰等企业技术用工需求,通过顶岗实习及工学交替的方式,500余人次参加园区企业顶岗实习工作,满足了企业技术用工需求,为县域企业发展及宁都县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五)培养乡土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县属技工院校,学院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为首要目标。以学生会、护校队、团支部、志愿者服务队等学生组织为“乡村储备干部”培养基地,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优质学生干部参与到各乡镇、自然村、各社区当中开展协助工作。如:21级电商1班廖石龙经市团委考察合格,委派到市团委组织部实习。为有效服务和助力“赣南粮仓”的现代化、智慧化升级,依托“第45届、第46届、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重型车辆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在汽车工程系重点培养农机维修专员,实习生或毕业生可以由农业农村局、合作社等考察录用,前往各乡镇、各合作社担任农机维修专员,主要解决农业生产种植过中遇到的问题,助力我县的农业智慧化、科学化的升级转型。圆满完成三期共76名“村播”培训工作,开展宁都厨师等各类培训47期,共1966人次,短期培训收入102.06万元,大部分短期培训的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还获批宁都菜技能专项认证、江西省乡村振兴培训教学基地、江西省青少年社会实践点,能够有效的助力乡土人才的培养。

        (六)扎实安全管理,建设平安校园。学院把安全教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相关处室利用班会、团队活动、课外活动等途径累计开展法制讲座10次,法制主题班会8次,其它类型专题讲座、主题班会40余次,排除各类安全隐患24条。特别是面对当前电信诈骗频发,通过班会课、电子屏幕、公众号等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提升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能力。本学年完成心理咨询室建设工作,并配备2名心理咨询教师,针对在校学生发放了5000余份问卷调查,发现亚健康人数200余人,有严重心理问题学生7人,建立了工作台账及问题学生的台账。学院批复成立人民武装部,扎实做好兵役登记和应征入伍工作,机电、汽修四个预备兵源班结合军队的培养模式,突出国防特色,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严格要求,培养有军人气质的优秀人才,成为国防后盾力量的孵化基地。

        (七)推动思想政治建设,培育“中国好工匠”。学院重视师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坚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的讲话精神,组织全体教师思政课培训、党史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培训。继续做实做细《宁都技师学院学生思政素质提升五年计划》,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班主任培训,14个团支部专题学习完成率100%;全年发展新团员80名,先后举办了“迎篮而上、不负青春”篮球比赛、开展“我与国旗合个影”活动、“凝心铸魂学思想、时代青年勇担当”党史知识竞赛等各类活动10余场。圆满完成2024元旦晚会、2023年赣州市第39个教师节庆祝晚会等重大文艺活动。采茶戏、花样跳绳、啦啦操等13个社团有效的丰富了师生的课外活动。400多名志愿者服务宁都同一首歌、第七届全民运动会、社区义剪等重大活动,获评“优秀公益志愿服务组织”。在宁都县“学四史、讲故事、新长征再出发”为主题的“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中学生赖艳艳《人民英模赵博生》荣获一等奖、曾秦《红色基因我传承,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荣获二等奖 、邱文彦《宁都起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荣获三等奖。教师在团市委、市教育局举办的2023年赣州市学校共青团“好课程、微课程”教学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各一名,学院荣获“先进单位”。在今年全县第七届全民运动会中,获得县直单位组全县第二名的成绩。通过持续做好学生思政素养提升,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中国好工匠”。

        (八)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为实现竞赛促进办学质量新突破,做到竞赛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有效衔接,用梯队建设的理念,按照省赛国赛标准,制定竞赛方案,组建竞赛队伍。本学年,学院持续一体化教案编写、精品小课、工作页开发、班会课、微团课等各类竞赛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竞赛氛围,参赛教师展现出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积极向上的职业素养。圆满完成宁都县“五一”职业技能大赛;赣州市技工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赣州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江西省“振兴杯”职业技能竞赛(三类赛)(宁都技师学院赛区)的等各类赛事的办赛工作,正在积极对接江西省第二届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学院师生共获得金牌14枚、银牌12枚、铜牌11枚、优胜奖38人。在2022-2023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重型车辆维修项目上学生吴传平荣获银牌,学院获评“优秀组织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学生廖方鑫荣获重型车辆维修项目优胜奖;在江西省2023年“振兴杯”职业技能竞赛(三类)中,职工组6人获得技师证,22人获得高级工证;学生组12人获得高级工证,44人获中级工证。学院荣获“团体优胜奖”、“优秀组织单位奖”等荣誉。“遗韵传香”项目在2023年赣州市创业创新大赛中获三等奖,学院获“先进集体奖”;在第二届江西省技工院校创业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通过竞赛,营造了优良的学习风气,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九)以高水平技师学院标准,提升学院内涵建设。一年来,学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建设,在校园文化营造、人才培养、师生活动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果。完成学院固定资产排查登记、入库贴标及部分资产的报废等工作,完成京东产业学院、奇安信产业学院、华为产业学院、计算机教室、精密检测、液压与制动、CAD机械设计、传感器实训设备、智能生产实训设备、分拣机械综合实训设备、中式烹饪(宁都菜)实训室等项目的建设工作,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成功获批赣州市重点特色专业,使用安心付在线收费,继续实行财务公开等,高效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校园氛围营造中积极宣传学生校园生活中的“真善美”、严厉抵制“假恶丑”,树立林宗安、廖方鑫等优秀示范榜样,树立了张凯铭等“校园十佳学子”,开展第一届“青马工程”培训班,对40名全院学生组织优秀干部进行了培训,组织150余人次学校优秀干部外出交流或研学,正在拟定学生积分制管理制度,实现“五育并举”,让学生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为丰富校园内涵建设,传承非遗文化,开设糖画、刺绣、面塑、桥帮灯、武术等非遗文化活动,组建“桥帮灯”表演队,让学生认识非遗、了解非遗、传承非遗。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举办“第五届谷雨诗会”;“最美班级文化”评比活动;“学习贯彻二十大,强健体魄心向党”两操比赛;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第三届校运会;教师开发一体化教学工作页;精品课程建设等各类师生活动,有效的丰富了师生的课余活动。完成1批次学生自主认定,共530人次,4批次社会认定,共425人次。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始终明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工匠精神”教育情怀,不断提升软硬件实力,真正培养高素养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里,我们辛勤工作,不辞辛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才能为学院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不断地付出努力,我们用智慧和耐心,引导着学生在技能成才道路上不断成长;我们用激情和创新,推动着一体化进行工作的变革与发展;我们用辛勤和细心,守护着师生安全与健康。无论是大环境冲击带来的挑战,还是应对新技术带来的变革,我们都敢于担当、积极应对,为学院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在讲台上,我们发扬教书育人的精神,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科研之路上,我们不断探索创新,推动着学术进步;在行政工作中,我们严谨细致,为学院的运行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我们的勤奋和敬业,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在此,我谨代表学院向全体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学院内涵建设、王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有待加强,在一体化教学等方面离全国一流技工院水平尚有差距,青年师资队伍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在厉行节约、实训设备更新、智慧化校园、产业学院建设运营等方面仍需提升,在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方面仍需改进,师生竞赛工作需要取得新的突破。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利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学院升格为技师学院后创建全国高水平技工院校的关键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学院根本任务,持续提升办学影响力,积极争资争项,争取更多的资金、政策等进一步提升学院办学软硬件实力,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高水平技工院校”;持续做好产教融合,创办省级优质产业学院,不断提升一体化教学能力,打造更多特色专业、王牌专业,打造“就业之家”技工教育综合服务体,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宁都县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

         主要预期目标是:持续深化一体化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政素养,提升系部管理运行能力,争创二级院校,在招生宣传(招收高中生)、师生竞赛、就业培训、争资争项、校企合作、学院内涵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成就。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坚持引育并举,发挥人才集聚效应,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力推进全员培训,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支持力度,建立青年教师导师机制,健全老中青“传帮带”机制,形成“领军引领+青年提速”的团队培养特色;选派骨干、青年师资力量参加国培、省培项目,对标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开展高端师资培训、数字化信息化教学专项培训。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塑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敬业爱岗、教风严谨的教师队伍;培养一群善于学习、百折不挠、勇于探索的学生集体;落实骨干教师听课制度,加强教学评价;建立教学督导制,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以优势、特色、新兴专业为引领,继续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工作,重点引进行业、企业顶尖人才和极具发展潜力的创新型技术能手,构建一支“全国一流”一体化师资队伍。

       (二)持续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汽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全国技工院校三级一体化教师占比达到80%以上,其它专业校级工学一体化教师达到35%以上;持续推进工学一体实训场地建设,按照工学一体化培养标准对各专业实训场地进行改造升级;持续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资源开发;每个专业开发1门课程以上工作页、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持续推进工学一体会课程方案校本化,各专业完成50%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校本化;持续开展一体化师徒结对,选派教师参加江西省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力争在该类赛项中取得新的突破,全面提升学院一体化教学影响力。

        (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持续实施并完善《宁都技师学院学生思政素养提升五年计划》,优化学生“学分制”评价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始终明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以学生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修炼匠心、精益求精”的校训,“匠心致精,工于至善”的校风和“怀技自信、明德自立、精工自强”的学风为核心,积极推进学院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系部为单位,每月评比教风、学风示范系;教风模范教师,学风示范班级。以雷锋月、清明、五四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持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做好学生干部培训,提升学生干部的的工作能力,打造一支综合素养高、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加大家校沟通力度,建设好、推广好校园文化品牌,桥帮灯、武术和花样跳绳,将其打造成具有市级影响的文化活动品牌。加强技能晚自习的开展力度,在实训室配备专业课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技能训练,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实现多育并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加强系部建设,实施精品专业建设工程。以开门办学、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围绕赣州市“1+5+N”产业发展和我县争做工业新锐发展需求为外部驱动力,从产业集群与专业集群、产业学院协同建设的角度推进系部建设,构建二级院校,将机电、电商、计算机网络应用、中式烹饪等专业打造成王牌专业、特色专业。做优国际美容护肤班,探索更多国际办学新模式,提升学院毕业生就业出路和就业质量。加强招生宣传力度,提升高中生、中职生占比率,优化生源质量,提高职普融通生源层次结构,并依托现有产业学院为基础,将其与教学、科研、就业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融合。继续建设更多的高质量产业学院,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利用产业学院和企业的的优势,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和企业进修,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动手实操能力,并将京东产业学院、数字质量产业学院等四个产业学院打造成江西示范性产业学院,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实现办学方向与产业链、创新链的紧密对接。

        (五)办好两个教学点,提升学院影响力。努力提升石城教学点师资水平、办学内涵,在电子商务、美容美发、新能源汽车等方面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真正培养出具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高技能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按照稀金行业的前沿技术标准和岗位需求,尽快建立实训基地、制定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着手引进稀金行业高技能人才组建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就业支持体系,提供职业规划、求职指导和就业资源,早日为我市稀金产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六)依托就业之家,打造技工教育服务综合体。作为县属技工院校,学院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服务重点产业建设,与更多区域优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及时更新各类实训设备,建设实训基地,确保学院毕业生能够留在本地高薪就业。利用现有的美容美发、电商、文印室、快递收发中心、汽车维修保养、中式烹饪(宁都菜)等6个创业基地,依托“就业之家”进行高质量运营,让学生“教中学、产中教”无缝衔接,积极探索创办更多创业孵化基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以“热情服务”为宗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依托“就业之家”重点围绕学院毕业生、宁都工业园区域企业就业人员,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求职招聘岗位;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创业指导与服务;为毕业生就业帮扶 、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监测服务、社会化技能认定等“家门口”的优质服务。

        (七)持续加强学院办学实力,助力全省技工教育发展。依托学院全国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基地、曾娟名校长工作室、柯阳辉名师工作室、曾娟思政工作室、张小青一体化名师工作室、曾冬生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持续加强与向省内外各技工院的交流合作,共同提升区域技工教育发展水平。积极参与到 2024年3月在宁都举办江西省第二届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省振兴杯(三类赛)之中,成立办赛工作机构,组织实施选手选拔和参赛工作,争取取得更加优异成绩。持续落实好“3+2”、“4+2”校校合作模式,吸纳县内外中级工、高级工毕业生到我校升读高级工和预备技师,进一步扩大学院知名度,提高办学品质。发挥我院“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基地的优势,用好培训师资,承接办好人社厅组织的全省技工院校各类教师培训,助力全省技工教育师资水平提升。积极争资争项,完成智慧化校园建设、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等学院硬件实施设备更新及学院扩建,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硬件基础。

        (八)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做好乡土人才培养。紧扣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市委纵深推进“三大战略、八大行动”部署要求,聚集我县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的目标,打造一支农机维修专员、“村播”、“宁都名厨”、各乡镇村级储备村干部、高素质农民等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留得住、用得上、能够担当重任的乡土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添姿增彩。依托现有的渠道,继续加大力度宣传,县内针对城乡居民,通过入村、入户宣传摸排,加大力度招生,继续开展电子商务、主播、宁都厨师、育婴师、月嫂、茶艺师、面点师等短期技能培训培训,积极拓展县外生源,大力开展社会培训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为学院创收,用于提升学院软硬件建设及教师公寓硬件升级等。

       (九)以人为本,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持续打牢基础,切实筑牢安全管理工作防线,持续开展安全教育和宣传,增强广大师生安全防护意识,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职能作用,建立联管联控机制,提高安全应急能力,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学校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力保障教职工工会福利,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健康向上、温暖和谐的校园环境,建立困难教职工档案,做好困难教职工的慰问工作,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联谊活动,加强女教职工工作,做好女教职工卫生保健宣传服务工作,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及时了解教职工思想动态和健康状况,为病困职工送慰问、送温暖,为教职工排忧解难,为广大教职工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愉悦的工作环境,提高我院教职工的幸福指数。健全困难学生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困难学生的进展和帮扶工作的有效性,组建一个由教师、班主任、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人员组成的团队,协助开展困难学生的各类帮扶工作,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帮扶,帮助他们在学院安心学习,努力成才。共同营造绿色和谐、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宁都技师学院。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天的宁都技师学院,机遇交汇、风帆正劲,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聚焦根本任务,持之以恒、从严从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以开门办学、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为途径,坚持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大力培养“中国好工匠”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早日将学院建设成为“全国高水平”技工院校,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都篇章贡献力量。



编      辑|詹贻清

一审一校|崔晓伟

二审二校|张成洵

三审三校|黄俊云